安徽合肥:新质产业大会聚焦AI安全 数字水印技术成亮点
3月29日,以“新质汇 共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质产业融合发展(合肥)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拉开帷幕。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人民数字联播网讯 3月29日,以“新质汇 共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质产业融合发展(合肥)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拉开帷幕,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的4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展开深度探讨。此次大会不仅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更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落地,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动能。</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text-indent: 2em;">会上,清华大学原秘书长、21世纪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田芊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合肥的科技创新氛围,称赞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显著成果。他表示,合肥通过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已成为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text-indent: 2em;">在人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教授发表《人工智能怎么看?怎么干?》主题演讲,强调AI技术需以安全为底线。他提出,数字水印等技术手段可为AI内容加上“安全锁”,并呼吁加强自主可控大模型研发,以应对多模态应用中的隐私保护与算法风险问题。</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text-indent: 2em;">新能源技术发展同样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聚焦《碳中和储能技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在演讲中通过对各类储能方式的分析与解读,提出电燃料储能系统因扩容灵活、效率高、选址自由等优势,是解决风光电波动的长时储能核心方案。其团队研发的电化学流体电池与电燃料储能系统,通过优化活性物质与能量载体设计,推动低成本、高安全储能技术落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则进一步阐释能源转型趋势,强调世界经济正从能源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新能源技术转型升级刻不容缓。</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text-indent: 2em;">低空经济的安全规范同样是热议话题。傅桃生博士在《安全是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主题报告中提出,需建立统一的无人机技术标准与空域管理体系,以防范运行风险,确保行业健康发展。这一呼吁与此前业界对安全底线的共识形成呼应。</span></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text-indent: 2em;">会上还对安徽省首届职业经理人(管理技能)创新大赛暨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单位进行表彰。“职业经理人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领头人,新质产业的融合需要政府、企业、人才的协同努力。”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咨询委执行委员陈启涛介绍,2024年,该协会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超亿元。下一步将联合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打造“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质产业输送复合型创新人才。</span></p>